News
2025年7月26日至29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召开,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从算法模型到具身智能、从应用落地到硬件变革的全链条创新成果。
在分享了过去几十年在中美人文交流方面的经历、故事与思考后,王缉思教授回答了与会的中美学者的提问。在中美人文交流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王缉思教授的发言引人思考,鼓舞人心。 达巍: ...
中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贾庆国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西方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最大担忧不仅不准确,而且可能危及中美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如果从中国内部来看,”他写道,“所谓的‘中国威胁’与中国的实际意图或行为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它反映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看法、焦虑和政治考虑。” ...
小 i 导 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的广泛不满和反对。7日,马斯克也在呼吁撤销全面关税,跟美政府唱起了反调,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万喆 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指出马斯克此举反映出美国内部 ...
2024年7月2日,由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韩国亚洲大学中美政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11届中韩学术政策对话:不稳定国际格局下的中韩合作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此次对话汇聚了两国共20余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企业界代表,围绕“不稳定格局下的中韩合作”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
6月3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迎来2025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张小明教授以“我从北大毕业四十年”为题寄语毕业生们。回望从北大本科毕业的四十年,张小明教授提出四点感言,分别是兴趣为王,专心做事,学无止境,考试不止。
2023年11月,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前麦肯锡高级合伙人、Peter Walker先生分享他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美关系的看法,并共同讨论可能改善双边关系的可行途径。 在今天的节目中,您将听到iGCU对Peter Walker先生的第一部分独家专访,内容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面临的挑战。
吴心伯教授表示,美国对中国进行的围剿措施很多,其中台湾问题最值得注意。拜登政府用修改网站上关于对台政策的表示,表达出不承认中国大陆对台湾拥有主权。这意味着美国不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是1972年以来美国对台政策最主要、最严重的倒退。俄乌冲突爆发后,“防卫台湾”已经 ...
2022年5月20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第三期“洞明书屋”新书交流会在线上举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比较政治系主任汪卫华 作为主讲嘉宾,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了他的译著《激情、技艺与方法:比较政治访谈录》。以下为本次交流会的采访视频,与读者们分享。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