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小i导读 2025年7月26日至29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召开,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从算法模型到具身智能、从应用落地到硬件变革的全链条创新成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 ...
小i导读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于8月4日刊发题为《中国猜谜游戏》的文章,指出全球对于中国意图的不确定依然存在,围绕 中国实际战略的猜测 助长了鹰派偏见,认为 中国有寻求地区乃至全球霸权动向。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 ...
6月26-27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未来中美关系项目联合在京举行“中美新生代学者论坛”。会议期间的6月26日中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邀专家王缉思应邀与会发表了午餐演讲。在分享了过去几十年在 ...
基地连续三年荣获CTTI年度智库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奖和优秀成果特等奖 基地申报的《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建设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奖;《〈2024阿盟智慧城市排名〉报告》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 ...
小 i 导 读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格局重新调整,固有的各种国际矛盾开始激化与转变,全球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科技、生态等秩序面临新的叙事和重塑。尤其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实行更加激烈的经济民族主义、右翼保守主义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的 ...
小 i 导 读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关键阵地,在这一战略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小 i 导 读 美国2024年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以显著优势成功当选,其在众多美国总统中有何特殊之处?其能够连任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华侨大学副校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林宏宇撰文指出, 特朗普的历史地位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美国的美国”,或将使美国未来发展方向产生根本性改变。二是 ...
小 i 导 读 2024年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取得全面胜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金灿荣 撰文,分析特朗普胜选的主要原因,以及共和党掌权后将推进的议程。金灿荣教授认为,特朗普的对内政策预计将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