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科技日报讯(记者赵汉斌)记者7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进化遗传与环境适应团队近期在高黎贡地区发现了4种蝙蝠新物种。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全球蝙蝠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目前,我国已知的蝙蝠种类总数已更新至167种。
不久前,在宁夏中卫,随着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全线贯通,一条由草方格、灌木带、乔木林构成的“绿色长廊”拔地而起。这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38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将有力筑牢西部生态绿色屏障。
专家强调,基因编辑无法替代传统保护,需在栖息地恢复、反盗猎等措施使种群回升后使用。它虽非“万能药”,但在气候剧变和栖息地破碎化的当下,为濒危物种存续带来了新希望,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补充工具。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以自然科学内容为主,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导向,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升和发展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指出。
科技日报柏林7月28日电(记者李山)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研究团队在日前召开的国际机器学习大会上报告称,在可解释人工智能(AI)领域,“X-hacking”是一个此前被普遍忽视的风险,并呼吁批判性和反思性地使用自动化机器学习(AutoML)工具。
7月28日,杭州城西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考试发榜了:由杭州企业壹生检康在钉钉AI平台上训练的“豆蔻妇科大模型”,以64.94的最终得分,通过国家妇产科卫生高级职称(正高)笔试,成为国内首个拿下主任医师级认证的垂类医疗大模型。
科技日报北京7月29日电(记者张佳欣)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新型“全脑”类器官,不仅包含多个脑区的神经组织,还具有初步的血管结构。这项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展示了首次将各个脑区组织成功整合为一个统一运作的类器官。该突破有望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开辟新途径。
研究团队表示,这种安全高效的卡宾合成技术,有望取代当前繁琐危险的多步生产工艺。该技术也有望缓解抗生素、抗抑郁药等关键药物的短缺困境,对心脏病、新冠及艾滋病治疗药物的产能提升同样意义重大。为确保这项变革性技术惠及全球,团队计划推动其在不同规模实验室和制药企业中普及应用。
杏南油田工艺研究所增产增注室副主任王志鹏介绍,生物环保酶由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制成,该酶可以改变地层岩石的润湿状态,降低界面张力,减少原油流动阻力,对于原油中容易堵塞岩石孔隙的蜡质、胶质、沥青质等物质,都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可以同时实现解堵、驱油、提高采收率等多重目标。在试验室条件下,生物环保酶可使原油黏度降低48%以上。
科技日报讯(记者杨宇航)记者7月28日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西藏高海拔地区高原鱼类三倍体人工制种技术的突破。经严格实验验证,在亚东鲑三倍体诱导实验中,部分组别倍化率达到100%,标志着我国已掌握该物种三倍体制种核心技术参数,为西藏特色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项目首席专家周建设介绍,三倍体鱼类具有生长周期短、饲料利用率高、肉质优良等显著优势 ...
“我们可以将酵母细胞看作微型工厂。”张梦瑶说,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特定的萜类合酶基因导入酵母细胞,这就好比为这座工厂安装了全新的“生产线”。由萜类合酶基因表达产生的萜类合酶能够在细胞内部精准地合成单一构型或是特定组合的萜类香料分子。与此同时,通过对酵母细胞的代谢网络进行改造,能够优化“原料供应链”,最终达成高纯度萜类香料的绿色化生产。
圆柱山羊草,这个曾被小麦育种家用作亲本材料的物种,近年来在北京麦区大范围蔓延,已成为北京麦田的超级杂草。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普安屯村的一片麦田,看到一场针对圆柱山羊草的“围剿战”正在上演。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