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是立讯精密汽车战略的"冰山一角"。2024年,其来自奇瑞的零部件采购额从2022年的0.32亿元飙升至21.34亿元。在 苹果 业务占比超70%、毛利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立讯精密正通过"投资+并购+技术"组合拳,加速向 汽车电子 转型。
而市场需求的增长,远没有达到15%的幅度,所以从全球来看,成熟芯片产能是产能过剩的,所以不打价格战才怪,所以看到台系、韩系等代工厂,在成熟芯片上打价格战,是一轮又轮。
晶圆厂(Fab)是一个高度复杂但同时潜藏大量高危因素的地方,虽然表面看起来是洁净、自动化的高科技车间,但其背后涉及高温、高压、毒气、强腐蚀性化学品等潜在危险。
这一合作重塑了AI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在 英伟达 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AI加速器市场中,AMD终于获得了顶级客户的认可,而OpenAI则通过这一战略布局,为其宏大的AGI愿景构建了更加多元化的算力基础。
不久前,英伟达曾表示计划今年为其AI产品部署60-80万个SOCAMM内存模块,但据称随后发现了技术问题,项目两次搁置,并未能下达任何实际的大规模订单。目前开发重点已经转移到SOCAMM 2,英伟达已开始与 三星 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合作对SOCAMM 2进行样品测试。
目前有消息称包括 苹果 、 谷歌 都有意向投资英特尔,未来或许将会借助英特尔的制程工艺去制造新一代的芯片,不过谷歌、苹果并不与英特尔直接竞争,使用英特尔工艺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现在更是有消息表示英特尔与AMD之间正在进行磋商,未来AMD 处理器 或许将会由英特尔负责代工,当然这种传闻双方都没有发表评论。
头部厂商的扩产节奏决定了2026-2027年内不会出现大规模过剩,而库存水平的持续下降和价格的快速回升,将为行业利润率修复提供坚实保障。正是需求爆发与供给滞后的叠加,构成了三重超级周期得以形成的核心条件。
这几年全球芯片产能增长非常快,因为全球各地都在疯狂造芯,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韩国,欧洲,以及中国,都在持续扩产芯片工厂,想制造更多的芯片,提高自给率。
然而,在芯片的全球变局中,英特尔的战略失误使其错过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最终失去了芯片领域的王者宝座。恶果也慢慢显现,销售增长举步维艰、研发投入逊于竞争对手、工艺制程停滞不前。
而随着摩尔线程过会的消息传出,这场始于三年前的资本布局终于迎来高潮。创始人张建中,这位前 英伟达 中国区总裁,带领他2020年创立的 GPU 公司,终于成为A股市场“国产GPU第一股”。
该公司重申,尽管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与财务挫折和裁员相关的猜测,但其开发作为下一代半导体制造关键技术的玻璃基板的承诺并未改变。英特尔半导体玻璃基板开发项目仍与2023年制定的技术路线图保持一致,其时间表或目标均无任何变更。
北京时间周二凌晨,OpenAI和 英伟达 联合宣布了一份战略合作意向书,计划为OpenAI的AI基础设施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英伟达计划在系统部署过程中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在公告中表示:“一切都始于计算能力。算力基础设施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基础,我们将利用与英伟达共同构建的系统,不仅推动新的AI突破,还将大规模赋能个人和企业。”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